马华须安抚选民的不安 (18/10/2007)
全国大选渐近,若未见其影,亦能闻其蹄。朝野政党已敲锣打鼓陆续启动竞选机制,在野党更是抓准机会频密“扇风”,希望来届大选大吹反风,以便国州议会来个大风吹。
其中华裔选民最关注的莫过于炒得闹腾腾的回教国言论。识趣的行动党凭着在马哈迪时代的反回教国经验,再次旋起捍卫自由民主的旗帜,把枪头对准马华猛射,希望能够借此把更多火箭射上空。
无疑,自独立以来,宗教自由乃国人关注的课题。从早前教育延伸到到当今经济及政治的回教化,莫不让全体非回教徒国民担忧。
如果之前华裔以观战者的身份看待两个马来政党即巫统及回教党之间的权力斗争。进入八十年代后,两党在马来选民当中升温的激战不但深深吸引这群观战者,甚至其战情也亦蔓延至殃及池鱼。
巫统在八十年代有见回教分子实力逐渐蓬勃,前任首相,马哈迪为保住该党江山,不惜招揽活跃于回教青年运动的前马大学生领袖即前副首相,安华进入该党以抗衡回教党的实力。回教党亦不落人后的招揽回教青年运动的多名领袖,其中既包括该党前主席,发兹诺。
巫统及回教党的权利斗争,把我国的回教化的进展推到高潮。其中为了鼓励更多巫裔族群摒弃受反对党思想入侵的非政府宗教学校,政府已在七十年代把回教教育课程列为回教徒在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
除了中小学教育,政府也建立国际回教大学,巩固我国在本地及国外的回教形象。
国营电视台更受促播放更多具回教意识的节目。在1987年,政府更规定新闻男主播逢周五必须头戴宋谷并以阿拉伯问候语作为播报新闻的开始。
此外,政府更设立相关的回教机制,其中不乏回教经济及金融机构,回教银行为最显著的例子。
外交政策方面,从首三任首相的偏向欧美的政策,到了马哈迪时代已有所改变。马哈迪善用外交手法凸显本国为国际回教徒的保护者,相信成功为巫统博取不少回教徒选票。
司法上,既然回教党鼓吹回教法,马哈迪也不落人后的在1988年宣布回教法庭及民事法庭在事发界享有平等的地位。
为更凸显回教形象,马哈迪,副首相,那吉及首相,阿都拉前后都异口同声宣称我国为回教国。首席大法官更发表言论要把不适合的英法由回教法取代之。同时,马来前锋报同时更报导有关摒弃华文为私人界应征的条例。
种种的言论,促使华人再也不能以观战的身份看待此事。这些言论也促使华人的不安,并对我国的回教化感到焦虑。回教化再不是只涉及友族同胞的事宜,反而与华族息息相关。
马华的名言“内部商讨”再也不是一个满意的答案。马青举宪法,反对举短剑之举
亦不能再转移华人对回教国言论的惊恐。马华对此事的沉默只会相对的让人民对其失去信心。
马来短剑乃我国友族的象征,他们佩戴短剑,我不觉得受威胁。我国独立功臣兼前副首相,敦以实马利曾经也配带短剑进入联合国会议厅,他的举动也不见得使当时的国际代表受到威胁,否着说不定已经有国家向我国宣战了。
我倒认为,华人的舞龙,外表看起来威猛无比,凶凶的脸孔,仿佛随时会喷火似的,倒把不识货的友族小孩吓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我担心的不是举不举剑。每每想到一个奉行自由民主的国家一夜之间变成回教国,这才真正的令人不安及焦虑。
Tuesday, April 22, 200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